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八月二十三日,雍正皇帝与世长辞,享年58岁。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帝王之一,雍正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。然而,由于雍正早在五年前就已经为自己的后事做了充分准备,秘密建立了“建储制度”,因此即便他驾崩后,权力的交接依然平稳顺利,毫不混乱。雍正的第四子弘历继位,成为了乾隆帝。
在雍正的葬礼安排过程中,乾隆帝向母亲钮祜禄氏请示:“皇额娘,父皇已经驾崩,葬入泰陵,百年后是否可以与先皇合葬?如若合葬,是否需要为先皇预留位置?”没想到,钮祜禄氏却当即摇头拒绝,并冷冷地答道:“不必了,不用折腾,我不愿与先皇合葬。”这番话让乾隆震惊不已。作为妃嫔,能够与皇帝合葬通常是一种极高的荣宠,但钮祜禄氏明确表示拒绝,令人感到意外。乾隆的心中不禁浮现出疑惑:母亲为何如此决绝?
展开剩余80%事实上,钮祜禄氏在历史中的形象与《甄嬛传》中的熹贵妃相似,而电视剧中的熹贵妃便是以她为原型。然而,现实中的钮祜禄氏并不以美丽著称。她的容貌并不惊艳,甚至有些普通。可以参考《孝圣宪皇后朝服像》,这是乾隆帝为母亲六十大寿所命画师所作的画像。画像中,钮祜禄氏端坐宝座,五官虽不算精致,但却呈现出一种端庄的贵气,长脸、宽嘴、大耳,额头饱满,下巴圆润,鼻梁挺拔,神情从容,充满福气。
钮祜禄氏的入宫之路并不顺利。1704年,13岁的她在一次宫中选秀中被选中,之后被赐给雍亲王胤禛。然而,当时胤禛已有福晋乌拉那拉氏以及其他妾侍,钮祜禄氏只得被封为格格。格格在清朝是对未婚女子的一种尊称,与“小姐”或“姑娘”相似。由于钮祜禄氏出身普通,且容貌平凡,因此在王府的地位并不显赫,成为了王府中一名不起眼的女子。
然而,命运最终改变了她的命运。康熙四十九年,雍亲王胤禛染病重,其他妻妾因害怕传染纷纷疏远,而钮祜禄氏却毫不犹豫地留在王府,守护着病重的胤禛。她日夜煎药、照料,细心周到,最终使胤禛奇迹般康复。此时,胤禛对她产生了好感,宠爱了她,甚至使她怀孕,生下了后来的乾隆帝弘历。
乾隆帝的早期生活充满了波折与幸运。12岁时,弘历首次见到了康熙皇帝,尽管年幼,但他丝毫不畏惧,反而与康熙侃侃而谈。康熙对这个聪慧机敏的孙子赞不绝口,并决定将弘历带到宫中养育。1722年,康熙亲自召见钮祜禄氏,称她为“有福之人”。这一刻,钮祜禄氏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从一个不起眼的格格逐渐步入权力的巅峰。
雍正元年,钮祜禄氏被封为熹妃,并入居景仁宫。几年后,她升为熹贵妃,继承了皇后的职责,掌管后宫。雍正去世后,24岁的弘历继位,即成为乾隆帝,并将母亲尊为圣母皇太后。短短十余年,钮祜禄氏从一个普通妾室晋升为最高权力者之一,实在是“有福之人”。
然而,当乾隆问她是否愿意与雍正合葬时,钮祜禄氏明确表示拒绝。其实,钮祜禄氏并不愿意与雍正合葬。雍正一生并未宠爱她,甚至可以说,他几乎忽视了她的存在。雍正最钟爱的女人是年贵妃,而钮祜禄氏在雍正身边生活多年,始终未能获得宠爱。雍正虽有七情六欲,但所有的柔情和爱意都倾注于年贵妃身上。年贵妃的地位与钮祜禄氏截然不同,她受宠如命,而钮祜禄氏则始终默默无闻。年贵妃病重时,雍正几乎倾尽全力去治愈她,最终将年贵妃升为皇贵妃,并决定死后与她合葬。相较之下,钮祜禄氏深知自己与雍正的情感隔阂,因此对合葬的提议显得异常冷漠。
雍正去世后,钮祜禄氏便独自度过了余生。在乾隆帝的孝顺下,她享尽了荣华富贵,成为清朝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太后。乾隆虽然以节俭著称,但他对母亲却是极为慷慨的。每逢母亲生日,乾隆都会举行盛大的庆典,款待母亲,尽显孝心。乾隆的孝顺,成为清代历史上少数几位表现得如此极致的皇帝之一。
然而,钮祜禄氏虽享尽荣华富贵,但她的幸福并非一开始就注定。年老体弱的她最终于1777年在圆明园去世,享年84岁。乾隆痛不欲生,追封她为“孝圣宪皇后”,并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,甚至专门铸造金塔保存她的头发,以此来表彰她的一生。她不仅享有无上的荣光,还得以在晚年享受五世同堂的幸福,成为清朝历史上最有福气的皇太后之一。
钮祜禄氏虽然早年遭遇冷落,但她的命运终究因乾隆的孝心而得到了华丽的转变。在历史长河中,像她这样的人生,能说是赢家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正配资-股票账户配资-专业股票配资-个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