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宝国和陈道明,两个响当当的名字,如今在荧幕上却成了稀客。不是他们不想演戏,而是这娱乐圈的风气,早就变了味。好演员被晾在一边,流量明星却一部戏接一部,剧本多得跟白捡似的。这不是什么市场规律,简直就是一场对真本事的挤兑。
陈宝国是个硬骨头。他拍戏,从来都是拿命在拼。拍《湄公河大案》的时候,他累到身体亮红灯,每天还在片场泡十几个小时。拍《越王勾践》更夸张,肋骨断了,眼睛也出了问题,脸肿得连自己家人都差点认不出。他说过一句让人心疼的话:“只要没死,这个角色就值了。”这么一个把戏看得比天还大的演员,现在却几乎看不到他新作品。为什么?因为他看不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剧本。那些塞满钱的“流量剧”,在他眼里不是机会,是侮辱。
陈道明也一样。他在娱乐圈的地位,谁敢小瞧?什么样的剧本拿不到?可他偏偏不爱接戏了。现在的剧组,抠图当饭吃,台词念得像背书,演员只想着片酬多少。陈道明懒得掺和这种烂摊子。他不是演不了,是不想让自己几十年攒下的口碑,毁在这些“罐头戏”里。他宁可在家喝茶,也不愿跟那些只靠脸吃饭的流量明星同台。
这事说白了,娱乐圈的毛病出在根上。现在的影视剧,早就不是为了讲故事,而是变成了赚钱的流水线。资本只想赚快钱,管你剧情好不好,只要找个流量明星往海报上一贴,粉丝就得买单。2023年,国内影视剧产量超过300部,但真正叫好又叫座的,能有几部?观众看得头晕,骂也骂累了,最后只能麻木地换台。
陈宝国和陈道明这样的演员,他们的“消失”不是退缩,是抗议。他们用自己的选择告诉所有人:我有我的底线,烂戏我不接。他们不是没戏拍,是不愿意向这个乱糟糟的圈子低头。这就像一个老手艺人,看着流水线上的劣质货,干脆放下工具,宁可不干,也不砸自己的招牌。
可这事怪谁呢?资本推波助澜,流量明星心安理得,观众也得负点责任。咱们一开始还愿意为好戏鼓掌,后来却慢慢接受了那些烂剧。数据不会骗人,2024年某视频平台的热播剧TOP10里,有一半以上是流量明星主演,剧情却被吐槽“像小学生作文”。观众一边骂一边看,资本就更肆无忌惮地推流量明星。这是个恶性循环,挤得真正的好演员连站的地方都没有。
想想看,陈宝国拍《大宅门》的时候,那股子认真劲,恨不得把每个细节都抠到极致。陈道明演《康熙王朝》,一场戏能NG几十次,就为了让角色更真实。可现在呢?有些流量明星连台词都背不全,靠后期配音救场。拍戏用替身,演哭戏靠眼药水,粉丝还夸“敬业”。这哪是演戏,简直是糊弄人。
这事还没完。陈宝国和陈道明们的“罢工”,会不会让更多老戏骨跟进?娱乐圈能不能改改这股歪风?说到底,还是得看咱们观众。咱是继续捧着流量明星,还是给好演员多点掌声?这个问题,值得每个人想想。
融正配资-股票账户配资-专业股票配资-个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